韩国大企业销售额接近GDP的80%"五大集团"突破40%

韩国大企业销售额接近GDP的80%"五大集团"突破40%

据调查,去年韩国5大集团的销售额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国内大企业集团的销售额接近韩国经济规模的80%。

新型冠状病毒如果将因全球大流行而在危机应对能力上相对领先的大企业的销售额暂时大幅上升的2021~2022年排除在比较对象之外,比起文在寅政府,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大企业销售额占GDP比重的上升势头相对明显。

据公平交易委员会6日透露,92家公示对象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大企业•资产5万亿韩元以上)去年的销售额共达2007兆7000亿韩元,占去年名义GDP(2549兆1000亿韩元)的78.8%。


其中,被称为"上游大企业"的46家相互出资限制企业集团(资产11.6万亿韩元以上)的销售额为1833.1万亿韩元,占GDP的71.9%。

限制相互出资的企业集团在大企业中,以资产为标准排在前50%,销售额占91.3%。 也就是说,大企业中排名靠前的企业的集中度也占绝对优势。

企业销售额包括海外发生部分,因此与GDP的范畴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考虑到表示特定期间产量的共同点,可以成为衡量偏重大企业的尺度。

财界排名第一的三星集团去年的销售额以公平交易委员会为准是331兆8000亿韩元。 也就是说,一家三星集团的销售额达到韩国GDP的13.0%。 其次是现代汽车集团(279.8万亿韩元•11.0%)、SK(205.9万亿韩元•8.1%)。

三星、SK、现代汽车、LG、乐天等前5大集团的销售额为1025万亿韩元,约占去年韩国经济产出的40%。

大企业集中现象虽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根据需要铲除的"病理现象"或支撑经济的"顶梁柱"等政权的视角,政策应对截然不同。

2017年上台的文在寅政府将经济民主化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轴心,以公平交易委员会为先导,推进了财阀改革。 重点是防止大企业不正当内部交易等违规行为,改善甲乙关系,让所有经济主体共存。

结果,大企业集团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70.9%逐渐下降到2019年的68.7%,2020年的65.3%。

后来,以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全球大流行)为契机,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危机应对能力强的大企业销售额大幅上升,该比率在2021年上升到73.5%,2022年上升到85.2%。

进入2022年5月以来,尹锡悦政府出台了降低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放宽企业限制等亲大企业政策。 结果,大企业销售额占GDP的比重在2023年为79.4%,2024年为78.8%,虽然比新型冠状病毒时期有所下降,但保持了比文在寅政府初期更高的水平。

"6·3大选"后将正式浮出水面的新政府大企业政策方向将产生怎样的变数备受关注。

被选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的大选候选人李在明与把重点放在"分配"的2022年参选时不同,强调了以人工智能(AI)等尖端产业为中心的"增长和实用主义"路线。 有评价认为,李候选人今年3月20日会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时强调企业成长等,试图通过"右倾行动"消除"反财阀形象" 国民的力量金文洙大选候选人已经全面提出了"适合创业的国家"的1号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