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化妆品企业因中国消费放缓和当地企业的崛起而陷入苦战
日本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苦战。过去,作为可以期待高增长的市场一直受到重视,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恶化,消费放缓,再加上当地化妆品企业的崛起,销售额正在减少。另外,还出现了开拓全球、南方等市场的动向。
中国事业"无法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
陷入困境的日本品牌化妆品卖场(12月,北京市内)
资生堂社长藤原宪太郎在11月下旬的2026年2年计划发表会上提到了中国事业的停滞不前。
资生堂的2024年1~9月期合并结算(国际会计标准)中,中国事业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了2.4%。特别是中国人可以在国内使用免税制度的度假胜地海南岛虽然是化妆品的一大消费地,但销售额却减少了30%以上。
受此影响,将2024年12月期的合并业绩预测的最终利润下调至60亿日元,比之前的预测减少了160亿日元。藤原慎太郎表示:"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多可以提供的新的价值",但是没有提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人气飙升的中国品牌,出口额在3年内减少一半
资生堂长久以来将中国事业定位为"增长动力"。1981年开始在中国国营百货商店等销售。中国专用品牌"Opre"在上届奥运会上被认可为中国选手团的正式化妆品等,知名度很高。2017年12月期的销售额超过了1万亿日元。
但从2022年开始,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消费开始放缓,而且"华西子"、"祖诗"等中国品牌的人气飙升。化妆品企业干部们表示:"随着以年轻人为中心使用本国产品的动向越来越强烈,正在形成消费不振和中国品牌的竞争加剧的双重打击。"
资生堂以外的大企业也一样。Cosse和花王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减少2成以上。宝拉欧比斯控股公司的7-9月也受中国市场低迷的影响,海外销售额减少了10%。